英文网站
公司会员登录
个人账号登录
国际钼协会
钼的知识
奥氏体不锈钢牌号和历史

       奥氏体不锈钢一直是建筑用途、各类工业应用和消费品所广泛使用的主要不锈钢种类,在市场上占主导地位,它们之所以广受欢迎主要是由于:
       产品规格尺寸齐全,产品形式多样,用户选择面宽;
       成形性能优异,可以很好地进行折弯操作;
       容易焊接和维修;
       可供选择的装饰性不锈钢表面种类最广泛;
       卓越的耐冲击、防爆和抗震性能


牌号

       奥氏体不锈钢有许多牌号,最常用的是标准牌号304和316不锈钢,以及它们的低碳牌号304L和316L,在数量上占据着主导地位。316/316L不锈钢含2%-3%的钼,使其更耐氯化物盐(海盐和融雪盐)和污染物的腐蚀。而更高合金化的牌号已在各种苛刻应用环境中表现出优良的性价比,它们被称为“高性能奥氏体不锈钢(HPASS)”。与标准牌号相比,高性能奥氏体不锈钢的铬、镍和钼的含量远高于标准的18Cr-8Ni不锈钢,很多牌号还添加了较高的氮,从而获得了十分优异的性能。表1列出了一些常见标准300系和200系奥氏体不锈钢的化学成分。高性能奥氏体不锈钢的化学成分见表2。


 表1 常见标准锻轧300系和200系奥氏体不锈钢的化学成分*(重量%)和耐点蚀当量(PREN)**

 说明:

 * 选自ASTM关于中厚板、薄板和带材的标准规范或企业的数据资料。

 ** 一般指化学成分最大值,除非标出范围或最小值。EN的化学成分与ASTM的化学成分不完全一致。

 *** 根据公式PREN = %Cr + 3.3(%Mo + 0.5%W)+ 16(%N)计算出的耐点蚀当量及该牌号预期的名义化学成分。



表2 常见的高性能奥氏体不锈钢的化学成分*(重量%)和耐点蚀当量(PREN)**

 说明:

 * 选自ASTM关于中厚板、薄板和带材的标准规范或企业的数据资料。

 ** 一般指化学成分最大值,除非标出范围或最小值。EN的化学成分与ASTM的化学成分不完全一致。

 *** 根据公式PREN = %Cr + 3.3(%Mo + 0.5%W)+ 16(%N)计算出的耐点蚀当量及该牌号预期的名义化学成分。



历史


       不锈钢发明于二十世纪初,是英国和德国的一项创举。在随后的半个世纪中,开发了一系列的不锈钢牌号, 它们成功地应用于化工、能源、食品及其它行业。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,随着钢厂引入新的精炼和铸造技术,不锈钢进入了现代发展阶段。不锈钢研发者和生产商利用这些技术对已有的 “标准牌号” 进行了改进,同时还开发了性能更优的新牌号,其中包括新型高性能奥氏体不锈钢。

       新的炼钢技术包括氩氧脱碳(AOD)和真空吹氧脱碳(VOD)工艺。采用这两种工艺,可以有效地实现超低碳含量、高合金回收率、较好的成分控制特别是氮含量的精准控制。电渣重熔法(ESR)可作为一种替代或补充工艺,更好地控制成分,使显微组织更均匀,夹杂物更少。连铸技术提高了生产效率,进一步降低了生产成本。

       炼钢技术的进步降低了标准低碳牌号如304L和316L的生产成本,改善了焊接部件的耐腐蚀性能。第一个采用新技术生产的高性能奥氏体不锈钢牌号是904L(N08904),是由奥托昆普(Outokumpu)不锈钢公司开发的。904L不锈钢的碳含量非常低,是现有铸造合金的可焊接锻轧牌号,对强还原性酸环境有很高的耐腐蚀性能。1973年,ATI Allegheny Ludlum 公司推出了第一个完全耐海水腐蚀的奥氏体不锈钢牌号AL-6X®(N08366),其Mo含量为6%,碳含量很低,可用于生产焊接薄板和管材。七十年代中期,氮的使用和控制得到了发展,进一步改进了6%Mo不锈钢的性能,实现了厚断面材料的焊接,并且能够防止有害金属间相(会降低耐点蚀性能)的形成。下表列出了含氮6%Mo不锈钢牌号的UNS编号及相应生产厂的商品名称。

       二十世纪九十年代,新兴的能源和环保工业对高性价比、高性能合金材料的需求日益增长,对不锈钢的耐腐蚀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。开发出三个Mo含量约为7%、氮含量相对较高的不锈钢牌号, 它们在腐蚀性含氯水中具有特别高的耐点蚀性能。这组高合金化的不锈钢牌号为S32654、S31266和S31277,其性能与一些高耐蚀性的镍基合金很接近,而成本却低得多。下表给出了7%Mo不锈钢牌号及生产厂的商品名称。